AIR

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特征

1.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的数据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2.带宽:本来指某个信号的频带带宽(一个信号所包含谐波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即该信号所拥有的频率范围)信号的带宽指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在网络原理中是数据率的单位bit/s。

3.速率:即为比特率bit/s,bit就是二进制数字0或1

4.时延:总时延=(1)发送时延+(2)传播时延+(3)处理时延+(4)排队时延。

(1)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花费来处理的时间。

(4):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候处理。

5.时延带宽积(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x带宽

6.往返时间RT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利用率

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并不是越大越好,信道利用率变大,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变大)和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俩种。

网络当前时延=网络空闲时的时延/(1-利用率)

下图为时延与利用率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网络的利用率达到其容量的1/2时,时延就会加倍,趋于1时,网络时延趋于无穷大——信道或网络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四、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1.费用

2.质量(网络可靠性、网络管理的简易性等)

3.标准化(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既可以按照通用的国际标准,也可以遵循特定的专用网络标准。最好采用国际标准的设计,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互操作性,更易于升级换代和维修,也更容易得到技术上的支持)

4.可靠性(与网络质量和性能有关)

5.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6.易于管理和维护

五、网络的协议与划分层次

1.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做出何种响应),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划分层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划分层次的好处

(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例如由于技术的变化),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此外,对某一层提供的服务还可进行修改当某层提供的服务不再需要时,甚至可以将这层取消。

(3)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各层要完成的功能:

[1]:差错控制

[2]:流量控制

[3]:分段和重装

[4]:复用和分用

[5]:连接建立和释放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准定义(或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Comments


Blog content follows the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CC BY-NC-SA 4.0) License

Use Material X as theme , total visits times .
载入天数...载入时分秒...